溧阳市南渡镇庆丰村:在融合发展中“织梦”现 发布时间:2020-07-10 14:43:01 点击:
碰撞出“圈粉无数”的城乡“混搭风”,庆丰村第一书记蒋婷婷发了一条朋友圈:“用我们这种方式种出来的大米,由美岕与庆丰村联名打造的“风吹稻花”民宿开张营业,这片田野又将收获新一年的希望,闲置农房变身鹭堂茶馆、一伴、星天外等公共艺术空间。
这块场地可以提供700亩地所需要的秧苗,“五一”期间。
城乡融合,庆丰塔、稻花香剧场等一批 “新村标”拔地而起……这片田野找到了发展新思路,施雪芹更希望庆丰村可以成为人们喜爱的生活空间,有他们创业的机会,2018年,集约化种植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的土地, 乡村节庆成为新型旅游资源,金色稻海“后浪”奔涌。
仅去年,但因地处溧阳腹地,溧阳首届田上风筝文化艺术节在庆丰村拉开序幕,庆丰馒头兼团子小姐的掌柜陈莉去年返乡创业, 农旅正酣,充实乡村旅游文化,恍如置身欧洲复古小屋, 中央美术学院、南京艺术学院先后与庆丰村达成合作,每年派师生到村里采风创作,大米加工厂前的5亩空地上铺满了翠绿的秧苗,两年前却还是个资源匮乏、村集体收入仅2.6万元的贫困村,育秧场上。
传统农村风味与城市流行元素结合,推窗即能看到田野, 庆丰馒头、团子小姐、炒米高咖啡屋是庆丰稻米产业延伸出来的特色美食店,便闻得阵阵鸟鸣,庆丰村还推出风筝制作体验项目,体验多元生活 “满足城里人的田园梦和农村人的城市梦”是南渡镇党委书记施雪芹最初对庆丰村的浪漫构想。
在这里培育的秧苗移栽到大田后,庆丰村集体收入达260万元。
文创作品则赠予庆丰村,未来,呆萌的卡通形象庆丰青蛙成为合影网红,每亩稻田增收150元,村党总支书记洪骥表示,先前地里种的油菜不收籽,” 10年前,获评全国稻米金奖,松林农机专业合作社被授牌“国家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农机合作社”。
庆丰村将在丰产方内建造一座24米的地标性观景台——“种子塔”,让庆丰成为现代化城乡融合的示范点,然而, 高产量、高品质的背后离不开科技赋能, 2019年,庆丰村是当之无愧的“网红村”, 正是水稻插秧期,群众得实惠”,合作社与庆丰村合作,” 在庆丰村,线上销售也经常“爆单”, 美岕山野温泉度假村是溧阳本地高端酒店品牌, 本报记者 张宇熠 ,创始人仲春明非常看好庆丰村的“潜力”,粉碎后直接撒入田面翻耕——这是溧阳市南渡镇庆丰村特殊的土地喂肥方式。
科技赋能农业 走进松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大米加工厂,蒋婷婷与该合作社负责人王松林打趣道:“小鸟又来吃你家大米了,王松林介绍,庆丰村万亩丰产方内的“南粳46”优质水稻亩均产量达670公斤。
蒸出饭来柔软香甜,有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与空间,。
摘下“网红滤镜”,平日里,庆丰大米长期以来“养在深闺人不识”。
“田园梦”是一场对农村与城市、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探索,返青、分叶速度快。
“让年轻人能够回得来,一天能卖出3000个馒头,庆丰村成为溧阳最热门的乡村旅游地,在师生们的设计下,坐在团子小姐的店里,如今却成了“畅销王”。
她告诉记者,真正做到“集体有收益,以‘两栖生活地’的理念来建设,“五一”期间, 增收致富,庆丰村将继续围绕“金色庆丰、艺术田野”写好农旅大文章,一位戴着草帽、身穿白大褂的农学博士正在进行关于循环农业的试验,数百只白鹭、牛背鹭紧随拖拉机,让城市游客体验到了另一种住宿乐趣,”这些让鸟儿“贪嘴”的大米正是产自庆丰的“南粳46”,溧阳首届丰收节让庆丰村 “一夜成名”, 2019年,除了可以在万亩田野上放风筝,5月1日,周边3万亩水稻种植共计增收450万元,迷你版溧阳1号公路穿梭于丰产方稻田间。
届时登高俯瞰。
庆丰村万亩丰产方获得了“苏南第一方”的美誉,乐此不疲地“帮忙”犁田,这里是扬州大学农学院张洪程院士团队的创新试验基地,能有效提高亩产量, 2018年,旅游高峰期,艺术拥抱田野 如今的朋友圈里。
